给文物当“医生”,成梦想新赛道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吸引了远超预期的关注。这场“医术”大比拼紧张刺激,极具观赏性和治愈感。不少人定好闹钟“蹲守”比赛直播,就是为了一睹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的风采。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吸引了远超预期的关注。这场“医术”大比拼紧张刺激,极具观赏性和治愈感。不少人定好闹钟“蹲守”比赛直播,就是为了一睹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的风采。
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达7046家,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是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四五”期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丰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批复实施77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考古项目;第
8月28日,“面向未来:保险业服务文物交流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河南洛阳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平安产险、博物馆头条共同主办、洛阳博物馆承办。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
亭林,地名里含沉甸甸的时间重量。无人机在这里盘旋,变成了文物保护的“新成员”。街头巷尾,庄严的不只是古桥,还有那些静静的古树。四千年,那是什么概念?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远,其实不过就是几个世代一眨眼。亭林的良渚血脉,古市镇旧影,混杂着现代的警报声和飞行器电流,不
咸阳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由县丞孔文郁主持修建,其最初功能为祭祀孔子及传播儒学,后逐渐成为地方文化教育中心。明清两代均有续修和增建。近代曾作为学校使用。1962年在原咸阳文庙旧址上建立咸阳博物馆。咸阳文庙坐北面南,共有四进院落,总面积为8531平
据介绍,设立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保护利用专项基金,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合力公募资金、拓展业务范围的创新实践,旨在助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科学保护、深入研究、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并将旧址打造为激发爱国情怀、传播和平理念、汲取奋进力量的重要阵
9月15日-16日,河南省抗战文物保护利用暨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工作推进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协办。
一处处抗战遗址,一件件抗战遗物,一座座纪念场馆,共同构筑起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史书,成为生动展现中国抗战雄壮史诗和伟大胜利的重要见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抗战文物,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一2022年11月4日),是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密法网,让依法保护“行之有矩”。法者国之重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成熟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规范,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使“保护第一”成为不可挑战的国家意志。地下文物“先考
2025年9月10日上午,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联合举办的“中吉乌三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粟特文化研究培训班”在郑州正式开班,开班仪式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培训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赞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历
这些年,寺庙里的人流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方式渐渐跟不上需求了—— 比如门口登记要排队、文物保护全靠人工巡查、信众想找个贴心的礼佛方式也不容易。与此同时,来礼佛的人们对寺庙的服务体验要求也在提高,大家既希望保留寺庙的清净庄严,也期待能有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而
这里不仅以崆峒武术闻名天下,更是一座“地上博物馆”。全市2262处野外文物点、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石窟寺,勾勒出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这里不仅以崆峒武术闻名天下,更是一座“地上博物馆”。全市2262处野外文物点、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处石窟寺,勾勒出一幅厚重的历史画卷。
8月28日,“面向未来:保险业服务文物交流事业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河南洛阳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产险”)、博物馆头条共同主办、洛阳博物馆承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历史性成就。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乔云飞在会上介绍,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十四五”期间,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博物馆展陈展览、公众教育、开放服务等一系列改革发展政策文件,为博物馆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4年
当文物保护从博物馆走进大众生活,一场连接指尖与文明的守护行动即将拉开帷幕。2025 年久久公益节 “数字文物全民守护行动”,以“科技+文物+公益”的创新模式,开启文物保护全民参与新篇章。目前,已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山东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南京博物馆院